“今年我们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引进9名博士,2名教授,其中一位二类人才,科研论文质量显著提升,共有5篇论文发表在SCI一区和二区,教师获得学校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大学生获得全省第四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两个特等奖,体育运动获得全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在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的红楼内,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夏宏宇为我们盘点着2013年的工作,收获的喜悦流淌在激情的话语中。一直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始终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方向凝练为基础,以学术水平提升为目标,以人才质量提高为根本,以学术交流拓展为平台,以工作条件改善为保障,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打造出化学学科“升级版”。
锻造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
学院一直把学术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了形成优良的学术团队,优化学术环境,提高人才质量,学院努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进优秀人才。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开会研究人才引进工作,用“求贤若渴”形容再适合不过了。在引进人才工作上,院长吴根华说,要“引得来、稳得住、用得上”。在学院二类人才引进工作中,吴根华院长多次联系,在校期间全程陪同,全程服务,并且立即开展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发挥实质性作用。对今年引进来的博士,学院立即安排到各实验室和团队,调剂安排课程,加强学术研究指导,让他们很快融入到这个集体中,积极发挥作用。在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学院今年新引进的博士获得理科第一的好成绩。
引进人才、加强合作,意味着不同思想的汇聚交流,意味着学术环境的大幅提升,意味着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保障。目前,化学学化工学院共有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35人,博士32人,组成了一支“豪华”的学术团队,他们乐于奉献,勤于思考,视野开阔,水平一流。
产出一批丰硕的学术成果
学院今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副院长徐衡自豪地笑道:“今年的项目比往年的大,而且质量上升不少。”2013年,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5篇,SCI收录论文17篇,EI收录论文6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篇,SCI二区论文4篇。徐衡副院长表示,今年的论文与往年相比,虽然数量少了一点,但质量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顶尖期刊及高水平期刊中的收录量均有增加,这是学院教师能力提高的表现。而对于过去在专利申请上的短缺情况,今年学院鼓励老师积极申请,专利项目从过去的一项增至三项。此外,在科研基金方面,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优秀青年人才基金1项,产学研项目2项,项目经费突破200万,达到232万元。
提升学术水平,是化学化工学院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为此,学院在学术问题上秉持着一丝不苟的原则,高度重视、广泛进行、稳妥发展。除开拓人才版图外,学院还把优化学术研究条件当作提升学术水平的一大重点。今年,学院获得能力提升计划资助470万。通过组织相关老师讨论及反复论证,学院决定将410万经费用于购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铁电测试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其他教学、科研仪器上,全面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及教学、科研条件;60万则用于改善研究生教学科研办公条件(购置电脑,打印机,图书资料,论文版面费、试验台等)上。大型仪器的更新,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学术研究条件,对提升学术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产生了极大的助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化学学科有了深厚的积淀和学科基础。目前,具有四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功能配合物、配位超分子、材料物理化学和分离分析化学;建有“化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无机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校重点学科等重点学科群,“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安徽省精品课程,及“光电磁功能配合物和纳米配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光电磁功能材料”安徽省实验室,拥有CCD单晶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一批大型先进仪器设备;学科科研成果显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科技部产学研项目1项,教育部教研和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其他科研项目共计80多项,获安徽省自然科学技术奖2项,在Angew.Chem.Int.Ed,J.Mater.Chem.,Electrophosis,Anal.Chim.Acta,CrystEngComm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350多篇。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对于化学化工学院来说,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导向,是否与科学研究相适应,是培养过程中的现实思考。吴根华院长强调,让学生受益、成长成才,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人才培养是化学化工学院的根本工作,那么,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学院不断努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寻找实践平台。目前,学院与数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质性合作,共同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学生则可在合作单位进行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学院高度重视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及前期培育工作。2012年暑期,学院组织老师进行了1个多月的申报材料撰写工作。2013年暑期,学院再次组织相关老师对去年的申报材料进行详尽细致地修改、补充、完善,申报201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振兴计划项目,获批190万元的资助经费。同时进一步增进与协同单位交流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协同创新中心前期培育工作。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学院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平台。
近年来,学院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原则,构建起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毕业生综合素养良好、专业功底扎实,本科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不断攀升。自2008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8%以上,考研录取率连年保持在50%以上,考研佳绩被国内众多新闻媒体大篇幅报道,“七朵金花”的佳话传遍大江南北。
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氛围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是夏宏宇书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求必应”是化学化工学院领导们达成的一个共识。这个“求”,指的是师生们基于对自我能力的不满足,而提出的加强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每年一到了学生考研复试时,夏宏宇书记总是四处联系沟通,一个月的电话费就达到五六百块,只希望能够尽力解决学生的一切难题。而在教师方面,吴根华院长表示,无论是进修、访学或在职读博,学院都提供经费和实践指导,竭尽所能地支持。
“学生想要展现自己、表现自己,我们就帮助他们锻炼提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提起学生和学院举办的各类活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承东很是引以为傲,称学生不仅仅强在考研上,在运动会、文艺晚会和各类竞赛当中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对的,大家一起努力做;错的,不管观点还是思路,我们一起讨论。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有任何问题找领导直接反映,我们的身份首先是教师。”副院长董彦杰微笑着说。
在化学化工学院,良好的沟通氛围令人感受到学院的和谐和凝聚力。正是这颗教师的心、沟通的心,使得学院内部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夏宏宇书记表示,学院做出重大决策前,都会召开好几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及时调整决策内容,尽一切可能维护师生的权益。
伴随着团结一致、目标明确的步伐,化学化工学院在追梦的路途上不断奋斗,不断收获,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04年学院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二级学科“无机化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0年化学学科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环境化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其他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带着对未来道路的憧憬和期盼,夏宏宇书记笑着说:“我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师院梦’、成就‘中国梦’!”(钱敏 学生通讯员 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