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信箱
  • 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现任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党建动态
    2. 教工之家
  • 师资队伍
    1. 教师名录
    2. 博士风采
  • 人才培养
    1. 本科生教育
    2.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1. 研究平台
    2. 科研项目
    3. 科研成果
  • 团学工作
    1. 学工队伍
    2. 学子风采
    3. 校友之家
  • 招生就业
    1. 本科生招生
    2. 研究生招生
    3. 就业信息

评估认证

  • 专业评估
  • 专业认证

专业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估认证  -  专业评估  -  正文

关于公布安徽省材料类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最终版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0-09-16     浏览:

关于公布安徽省材料类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最终版的通知

 

 

各材料类专业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安徽省材料类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经过专业合作委员会制定初稿、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并经过材料类审核评估启动会的讨论修改后,已经基本定型,现予以公布。请各成员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填写申请书,参与审核评估。

 

 

 

 

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材料类专业合作委员会

2019年4月22日

 

 

 

 

附件1:材料类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

附件2: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附件3:安徽省材料类本科审核评估申请书



附件1:材料类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标   准

说     明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1.

专

业

办

学

目

标

与

建

设

规

划

1-1

专业定位

•专业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特色

•办学思想明确,定位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培养规格符合本专业内涵。

 

 

 

 

 

•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所培养人才能适应国家,特别是安徽省或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专业定位是指该专业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专业自身的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体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2.本科各专业的专业内涵参见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或参考教育部有关文件。

3.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是指利用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合作办学。

4.办学目标要突出体现院校的特点,体现在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2

专业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当,充分体现了专业办学水平;基本体现了内涵改造与外延拓展的统一;能够利用社会力量办专业。

 

 

 

 

•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科研成果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

 

 

•提交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并撰写过申请书。 (*)

 

 

2.

专

业

与

课

程

建

设

 

 

2-1

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

•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和学分制的基本特征;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社会责任的培养;执行情况良好。

 

•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根据社会需要做弹性调整;课程品位高,授课质量好,能体现文理渗透。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培养方案;执行计划严格、规范。(*)

1.本指标体系中的课程均指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不含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指全部的限选课程与任选课程)。

2.选修课应该有教材或者指定参考书。

2-2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

 

 

 

•双语教学

•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注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改革有计划、能落实,执行情况良好。

 

•课程建设力度大,所授课程质量高;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有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2门(*)。

 

 

 

•有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用双语授课的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且用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含50%)的课程(外语课、专业外语课除外)。

2-3

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设

•选用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较高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使用近5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40%。

 

•近5年内有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教学参考书或教学辅助教材

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是指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和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主编教材的出版社应为国家级出版社,如中国农业出版社。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考试改革

 

 

 

•网络教学资源与平台

•有75%以上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成效明显,学生评价高;积极改革学生评价方法,成效明显,学生评价高。

 

•积极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实行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兼顾的考核方式。

•考试内容基本与教学大纲相一致。

 

 

 

 

 

 

 

•有30%的专业课程实行了教考分离,并且建立了试题库或试卷库。

•具有形成性评价课程。

 

•注重信息化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建有MOOC等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

试题库是指每门课程的试卷不得少于10套。

3.

师

资

队

伍

3-1

高水平教师

•师资队伍

 

 

 

•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有一批较高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

 

 

•所有副教授及教授都给本科生授课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50%,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

本指标体系中的教师是指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近两年承担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不含公共基础课教师,查看近两年教学计划。

 

3-2

教师数量与结构

 

•数量

 

 

 

•队伍结构

•教师数量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1门课,每门主干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能担任主讲。

 

•整体结构较为合理,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50%,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60%。

•教师数量充裕,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2门课。

 

•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80%。(*)

1.结构指本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结构。

2.具有研究生学位是指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

 

3-3

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

•师资培养情况

 

 

 

 

•教师风范

•有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效果较为明显。近三年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所提升,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教风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教学质量较高,有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各级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

•近3年有2位以上教师国内进修;或者1位以上教师境外进修。

•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不低于50%。

 

•群体素质高,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敬业精神好,教学质量高。近3年内,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先进荣誉的教师占总数比例≥20%。

1.各级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是指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先进荣誉的教师以文件为准。

2.教学质量参看平时学校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评估和专家现场听课评估,教师授课质量的优良率及毕业环节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指导水平等。

4.

教

学

条

件

与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4-1

实验装备及其利用

•实验室及设备

 

 

 

 

•实验开出率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设施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设备比较先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更新率。

 

 

•实验开出率≥80%,所开实验基本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一定比例≥40%,有较好的效果。

•实验室设施完善,拥有用于本科教学的新仪器设备,实验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并有较高的更新率。

•具有省级以上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开出率为100%,而且所开实验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50%,效果好。

 

•对本科生有开放性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面向大学生设立科研创新项目,学生积极参与。

1.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2.实验开出率是指开出的实验数与按教学大纲应开出的实验数的比例。

3.实验室开放程度是指正常实验教学之外,开放的实验室占总实验室的比例及开放的时间所占的比例。

4.实验室的设置、管理严格按照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4-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

 

 

 

• 实习基地

 

 

 

 

•产学研活动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校内实习基地完善,至少有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需要。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至少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能满足教学需要;或建有校内外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

 

•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效果显著。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已签订协议书并以学校或学院名义挂牌的基地。

4-3

图书资料及其利用

•专业图书

 

 

 

•期刊

 

 

•每年专业图书借书率

•专业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能很好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材料类相关图书≥150册。

 

•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比较齐全。

 

 

•理工农医类专业生均≥10册(含电子书)。

 

 

 

 

1.图书文献资料包含学校图书馆及院(系、专业)资料室所藏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

2.国内外重要杂志以省教育厅职称评审文件所核定的目录为标准,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目录。

 

 

 

 

 

5.

教

学

管

理

 

 

 

 

 

 

5-1

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教学质量监控情况

•制定了科学的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实习场所等教学资源标准、规划及年度计划,并认真执行。

•建立有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与学校相关制度配套,执行严格,效果好。

 

•建立了院(部)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工作责任制,有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新任教师试讲制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制度等。

 

 

 

 

 

 

•建立了院(部)毕业生质量跟踪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院(部)执行情况是指每学期有领导干部听课记录、试卷抽查、试卷质量分析、作业规范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抽查、考试管理、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形成的记录和材料等。

 

5-2

教学文件和档案

管理

•教学文件

 

 

•教学档案管理  

•所有教师都能按期、按质上交教学文件,教学文件收集齐全、完整。

 

•各类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管理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分类存档,方便查阅。

 

 

 

 

•建立有明确的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文件上交等规章制度。

各类教学档案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试卷、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材料、教改材料等。

 

6.

教

学

研

究

 

 

6-1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项目

 

 

 

•教学研究论文

•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主持校级或参加省级、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3年专业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不少于3篇。

•近3年主持省级(部委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项,并取得明显成效。 (*)

 

•近3年专业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篇。 (*)

1.公开发表是指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在公开刊号的刊物(含增刊)上。

2.教学研究项目是指本专业教师主持的本专业教学研究项目或质量工程项目。

3. 教学成果奖是指最近两届获得的本专业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省、学校三级。

4. 教材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材料、多媒体课件。

6-2

教学改革成果

•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获得过校级教学成果奖或者校级教材奖。

•本专业近5年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或省部级及以上教材奖2项(*)。

7.

科

研

水

平

7-1

学科建设

•学术地位与水平

•作为本专业的主干学科的学科建设成效好,初步形成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

•本专业相关硕士点≥1个。(*)

•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位博士点。 (△)

•本专业所在学科拥有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或省级学科团队,学科专业发展趋势良好。(*)

 

1.科研项目是指由本专业教师主持的本学科专业的科研项目。

2.科研项目结题以批文为准。

3.著作每5万字计1篇论文,译著酌情计算。

7-2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近3年科研项目≥6项。

•近3年本专业教师主持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至少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以上。(△)

•近3年本专业教师主持过重大产学研项目≥1项。(*)

 

7-3

科研成果

•专利

 

 

 

 

•学术论文

 

•近3年本专业教师有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近3年本专业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10篇。

•近3年教师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5项。

•近3年教师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15项。

 

•近3年本专业被EI和SCI收录的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文≥15篇。(*)

•近3年教师出版专著数目≥2本。(*)

 

 

 

 

 

 

8.

教

学

质

量

 

 

 

 

 

 

 

 

 

 

 

8.

教

学

质

量

 

 

8-1

人才培养

质量

•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

 

•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

 

 

 

 

 

•毕业论文(设计)

 

 

 

•升硕率

•学生基本理论扎实;思想素质较高,学风较好,部分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奖励。

 

•近3届学生外语CET四级通过率达到30%。

 

 

 

 

 

•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答辩规范,评分合理,单个老师指导学生数≤12人,指导教师均具中级以上职称。

 

•近3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升硕率≥8%。

 

 

 

•近3届毕业生英语CET四级通过率平均≥60%;或近3届毕业生英语CET六级通过率平均≥30%。

•近3届毕业生省级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平均≥80%;或近3届毕业生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平均≥20%。

 

•有企业专业人士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论文;或有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毕业论文答辩。

 

•近3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考取研究生率≥25%。 (*)

1.基本理论扎实是指由学校统一组织统考的公共基础课、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本专业基础课(2—3门)的考试成绩好。

2.毕业论文(设计)考察3届毕业生。

3.升硕率包括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人数。

8-2

学生创新

能力

•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

 

 

 

 

 

•学生公开发表文章(论文、作品)或申请专利

 

•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

 

•参加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情况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内外、课内外创新实践活动(工程、社会调查或科研训练等),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人数较多、并取得较好效果;近3年主持校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5项。

 

 

 

 

 

 

 

•近3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名学生≥5篇(项);或者近3年学生申请专利≥7项;或近3年获批专利≥3项。

 

•近3年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等≥7项。

 

•近3年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大学生在学科竞赛、科学发明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

 

1.公开发表文章指在校学生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论文。

2.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文化科技活动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学生总数一半左右,可视为“人数多”。

9.

社

会

声

誉

9-1

生源

•生源质量

•近3年最低录取分数不低于同批次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

•近3年每届学生的平均录取分数高于同批次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20分。(*)

 

9-2

毕业生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全省所有专业的平均水平,第三方统计、用人单位评价良好。

•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90%。(*)

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计算到当年12月,含考研录取和免试推荐的研究生,考察近三年的就业情况。

9-3

社会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

•建设有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跟踪制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70%。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90%。(*)

由学校组织对近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回收率不低于毕业生总数的20%。

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特色是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区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教育上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本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评判标准包含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省级教改项目等。 (○)

 

 



附件2: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1. 以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为主要参考依据。

2. 评估指标体系设定两种二级指标:合格指标和加分指标。合格指标为二级指标基本要求,加分指标为加分项。二级指标共24个,达到合格指标的为基本分60分;二级指标达到加分标准的,未做标记的每项加0.5分,标(*)的每项加1分,标(△)的加2.5分。特色项目标(○),专家根据专业特色实际情况,计1-3分。

3. 加分指标各项最高得分如下所示:

一级指标

最高加分值

 

一级指标

最高加分值

1. 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

2

6. 教学研究

3

2. 专业与课程建设

5

7. 科研水平

11

3. 师资队伍

4

8. 教学质量

4

4. 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环节

4

9. 社会声誉

3

5. 教学管理

1

特色项目

3

合计

16

合计

24

 

 

 

 

 

 

 

 

 

 

 

 

 

注:加分指标最高得分为40分。

 


附件3:安徽省材料类本科审核评估申请书

 

安徽省材料类本科审核评估申请书

 

材料类专业合作委员会:

根据有关规定,我校              专业提出评估申请。

相关申请材料见附件,我们承诺材料的真实性。

请予审核。

 

 

附:有关表格与资料

一、申请认证学校与专业概况

二、专业基本状态数据表

三、附件(请另附)

 

 

 

 

申请认证学校: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一、申请评估学校与专业概况

申请学校

 

学校负责人

 

联系电话

 

学

校

简

介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专业负责人

姓    名

 

电子邮件

 

电    话

 

手    机

 

通信地址(邮编)

 

专

业

发

展

概

况

 

学校与专业对照审核评估标准的建设情况

1. 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

2. 专业与课程建设

3. 师资队伍

4. 教学条件及实践教学环节

5. 教学管理

6. 教学成果

7. 科研水平

8. 教学质量

9. 社会声誉

10. 专业特色与优势

 

认证联系人

姓    名

 

电子邮件

 

 

电    话

 

手    机

 

 

通信地址(邮编)

 

 


二、专业基本状态数据表

1. 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1-1

专业定位*

专业办学定位

办学思想明确,定位准确(是/否)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现学校办学定位 (是/否)

 

 

 

 

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培养人才适应国家特别是安徽省需求(是/否)

 

 

1-2

专业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否)

 

 

 

 

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

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是/否)

 

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科研成果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是/否)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提交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并撰写过申请书 (*)(是/否)

 

 

 

2. 专业与课程建设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2-1

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和学分制的基本特征(是/否)

 

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是/否)

 

 

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否)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合理(是/否)

 

 

 

 

授课质量好(是/否)

 

2-2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否)

 

 

 

 

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是/否)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力度大,所授课程质量高(是/否)

 

精品课程(门) (*)

国家级

 

 

培养方案中有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有/无)

 

省级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专业必修课(门)

 

 

2-3

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

选用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是/否)

 

近5年出版的新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建设

 

 

近5年教师出版教材数 (本)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情况(%)

 

 

 

教学方法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是/否)

 

 

 

 

积极改革学生评价方法,学生评价高(是/否)

 

考试改革

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兼顾的考核方式(是/否)

 

实现教考分离比例,建立试题库(%)

 

 

考试内容基本与教学大纲相一致。(是/否)

 

形成性评价课程(门)

 

 

网络教学资源与平台

 

 

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门)

 

 

 


3. 师资队伍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3-1

高水平教师*

师资队伍

在编教师总数(人)

 

 

 

 

教学人员(人)

 

 

 

 

科研人员(人)

 

 

 

 

管理及其他人员(人)

 

 

 

 

教授(人)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50%,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 (是/否)

 

 

副教授(人)

 

讲师(人)

 

 

 

 

助教及其他(人)

 

 

 

 

教师教学、学术水平高(是/否)

 

 

 

 

所有副教授及55岁以下的教授都给本科生授课(是/否)

 

 

 

 

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所有副教授及教授都给本科生授课(是/否)

 

 

 

 

3-2

教师数量与结构

数量

平均每位教师上课数(门)

 

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2门课(是/否)

 

 

队伍结构(人,%)

学位结构

博士

 

 

 

 

硕士

 

 

 

 

其他

 

 

 

 

45岁以下教师,硕士学位以上比例

 

 

 

 

45岁以下教师,博士学位以上比例

 

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80%(*) (是/否)

 

 

35岁以下教师,硕士学位以上比例

 

 

 

 

3-3

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

师资培养情况

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有/无)

 

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

 

 

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无)

 

近3年教师进修情况(人)

国内

 

 

国外

 

 

教师风范(人,%)

有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各级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有/无)

 

近3年获奖教师比例

 

 


4. 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环节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4-1

实验装备及其利用*

实验室及设备

实验室设施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更新率(是/否)

 

拥有用于本科教学的新仪器设备

 

 

具有省级以上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开出率(%)

实验开出率

 

实验开出率为100% (是/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50%(是/否)

 

 

开放实验室

 

 

有开放实验室,并设立有科研创新项目(是/否)

 

 

 

 

4-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是/否)

 

 

 

 

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数(个)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至少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能满足教学需要;或建有校内外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是/否)

 

 

校内实习基地数(个)

 

产学研活动

 

 

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否)

 

 

4-3

图书资料及其利用*

专业图书

材料类相关图书(册)

 

 

 

 

期刊

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比较齐全(是/否)

 

 

 

 

每年专业图书借书率

每年专业图书借书率(本/(年,生))

 

 

 

 

 


5. 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5-1

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是/否)

制定教学资源标准、规划及年度计划

 

 

 

 

建立有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情况

建立了院(部)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

 

建立了院(部)毕业生质量跟踪等制度

 

 

有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是/否)

 

5-2

教学文件和档案

管理

教学文件(是/否)

教师都能按期、按质上交教学文件

 

 

 

 

教学档案管理(是/否)

各类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

 

建立有明确的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文件上交等规章制度

 

 

有专用教学档案柜

 

 


6. 教学研究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6-1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项目(项)

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数

 

主持省级(部委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数(*)

 

 

教学研究论文(篇)

近3年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

 

近3年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不少于6篇(是/否) (*)

 

 

*6-2

教学改革成果*

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项)

校级教学成果奖

 

近5年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或省部级及以上教材奖2项(*)

 

 

校级教材奖

 

 


7. 科研水平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7-1

学科建设*

学术地位与水平

具有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是/否)

 

本专业相关硕士点数(个)(*)

 

 

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位博士点(是/否)(△)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或省级学科团队(个)(*)

 

 

7-2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项)

纵向课题

近三年主持厅、局级及以下级别科研项目数

 

近3年本专业教师主持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至少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以上(是/否)(△)

 

 

近三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

 

近三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横向课题

重大产学研项目

 

近3年本专业教师主持过重大产学研项目1项以上(是/否) (*)

 

 

一般项目

 

7-3

科研成果

专利(项)

近3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近3年教师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是/否)

 

 

近3年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近3年教师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是/否)

 

 

学术论文(篇)

近3年本专业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

 

近3年本专业被EI和SCI收录的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文数(*)

 

 

近3年平均每位教师以第一、二作者名义发表或出版论文数

 

近3年教师出版专著数目(本)(*)

 

 

 



8. 教学质量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8-1

人才培养质量*

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

学生基本理论扎实, 学风较好(是/否)

 

 

 

 

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奖励数(个)

 

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

近3届学生外语CET四级通过率(%)

 

近3届毕业生英语CET四级通过率平均≥60%;或近3届毕业生英语CET六级通过率平均≥30% (是/否)

 

 

近3届毕业生省级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平均≥80%;或近3届毕业生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平均≥20%(是/否)

 

 

毕业论文(设计)

选题科学、合理(是/否)

 

有企业专业人士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论文;或有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毕业论文答辩(是/否)

 

 

答辩规范,评分合理(是/否)

 

指导教师均具中级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是/否)

 

升硕率

近3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升硕率(%)

 

近3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考取研究生率≥25% (*) (是/否)

 

 

8-2

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

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是/否)

 

 

 

 

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比例(%)

 

近3年主持各级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

 

学生公开发表文章(论文、作品)或申请专利

 

 

近3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名学生≥5篇(项);或者近3年学生申请专利不少于7项;或近3年获批专利不少于3项(是/否)

 

 

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

 

 

近3年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数(项)

 

 

参加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情况

 

 

近3年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项)

 

 

 



9. 社会声誉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合格指标

加分指标

指标点

评估结果

指标点

评估结果

加分

9-1

生源*

生源质量

近3年最低录取分数

2016年

 

近3年每届学生的平均录取分数高于同批次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20分(*) (是/否)

 

 

2017年

 

2018年

 

9-2

毕业生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2016年

 

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90% (*) (是/否)

 

 

2017年

 

2018年

 

近3年毕业生二次就业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9-3

社会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

建设有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跟踪制度(是/否)

 

用人单位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90% (*) (是/否)

 

 

用人单位满意度(%)

 

 

 

10. 专业特色与优势 (○)

    见表格一。

 

说明:以上加分标准请参考文件《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三. 附录

附录1 本专业培养方案

附录2 本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上一篇:关于召开安徽省材料类普通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推进会的通知

下一篇:安徽省材料类本科专业审核评估启动会暨2019工作年会会议日程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地址:菱湖校区: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联系电话:0556-570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