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信箱
  • 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现任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党建动态
    2. 教工之家
  • 师资队伍
    1. 教师名录
    2. 博士风采
  • 人才培养
    1. 本科生教育
    2.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1. 研究平台
    2. 科研项目
    3. 科研成果
  • 团学工作
    1. 学工队伍
    2. 学子风采
    3. 校友之家
  • 招生就业
    1. 本科生招生
    2. 研究生招生
    3. 就业信息

评估认证

  • 专业评估
  • 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估认证  -  专业认证  -  正文

化学化工学院师范化学专业认证实施方案

作者:    时间:2020-09-16     浏览:

化学化工学院师范化学专业认证实施方案

(2020.3.31修订)

 

根据《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精神,结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我院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接受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审核评估,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方针,全面保障和提升我院师范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中学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化学专业认证,能够保证本专业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推动化学专业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三、认证对象

本次认证对象为我院化学专业二级认证。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证我院师范化学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主要认证评估点涉及“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方面的达成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所有8个评估点均须做到“可执行、可跟踪、可评价、可持续改进”。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学院认证工作领导组

组长:徐衡 夏宏宇

副组长:王钧伟、鲍青燕、董彦杰

成 员:宋小威、高迎春、白国梁、叶丹、刘志强、郭畅、赵英国、庞韬、孙佳音、汪谢、江彬彬、陈静娟、徐祥、王玲、朱笔锋、石磊、张金峰、王美香、陈儒凤、周维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认证工作领导组的部署,推进学院认证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2)制定学院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分解认证任务,落实目标责任,细化工作安排;

(3)领导和研究部署专业认证总体工作;

(4)研究决定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及认证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5)指挥各认证工作组推进专业认证工作;

(6)审定认证申请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各种支撑材料等。

(二)成立认证工作组

1. 材料组

组长:董彦杰

成员:王来国、汪谢

主要职责:

(1)撰写化学专业认证申请书;

(2)撰写专业自评报告;

(3)整理支撑材料。

2. 协调组

组长:徐衡

成员:宋小威、白国梁、刘志强

主要职责:

(1)负责协调化学化工学院与学校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为认证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2)负责专家进校在化学化工学院考察活动的协调工作,确保专家与学院各个层面的沟通及时、通畅。

3. 宣传组

组长:夏宏宇

成员:叶丹、徐祥

主要职责:

(1)撰写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认证宣传材料,开展宣传工作;

(2)进行专业认证等系列专题报道;

(3)负责组织、动员全院师生参与认证工作,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

4. 专业目标与毕业要求及二级指标分解材料组

组长:王钧伟

成员:王来国、汪谢、宋小威

主要职责:

(1)负责化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

(2)提供支撑材料和目录;

①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毕业生服务区域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等相关材料,毕业生追踪调研报告等相关资料;

② 学校近期发展规划、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等相关资料;

③ 关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论证报告;

④ 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方案、质量年度报告等相关资料中关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阐述。

(3)调查并列出问题清单,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并组织、协调开展建设工作;

(4)专业培养方案、建设规划、质量年度报告等相关资料中,关于培养目标的阐述;

(5)专业培养目标评价材料的收集整理;

①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及相关论证材料;

② 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估制度、修订方案等相关资料;

③ 利益相关方参与专业培养目标评价与修订过程的相关资料;

④ 第三方机构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评价意见。

(6)完成相应自评报告。

5. 课程与教学组

组长:王钧伟

成员:宋小威、陈儒凤、叶丹、赵英国、孙佳音、庞韬、江彬彬、汪谢、陈静娟

主要职责:

(1)按照认证标准,建立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课程(含主要教学环节)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矩阵,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①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

②专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相关材料,包括教案、课件等;

③ 学生课程学习的成绩与成效,包括各种类型课程和主要教学环节的过程性材料和终结性材料,如理论课程的作业、试卷,探究课程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毕业论文,技能训练课程的表现性记录、作品,实践课程的见、实习指导手册等相关材料;

④ 专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相关材料;

⑤ 课内与课外学习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教师进行课外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和组织社团活动的相关材料。

(2)建立并完善专业课程规划;

(3)建立基于产出的课程评价;

① 专业制定的课程设置、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管理制度。

② 专业培养方案。

③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④ 课程考核结果定量、定性分析报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⑤ 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评定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达成情况,评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记录。

⑥ 课程评价结果报告。

⑦ 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记录和修订报告。

⑧ 培养方案修订记录和修订报告。

(4)完成课程权重列表;

(5)负责课程与教学对毕业要求支撑情况、达成情况与分析;

(6)提供支撑材料和目录;

(7)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针对性可持续改进措施,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组织并协调开展建设工作;

(8)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完成相应自评报告。

6. 合作与实践组

组长:夏宏宇

成员:王钧伟、宋小威、徐汪华、各教研室主任

主要职责:

(1)基于产出导向,合理设计并改进现有实践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合作与实践课程体系,建立起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合力培养中学师资;

① 专业签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的合作协议等相关材料;

② 近 4 年与“三位一体”合作方进行教育实践、中学教师培训、基础教育研究和服务合作的相关材料;

③ 对“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和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进行管理、取得成果等相关材料。

(2)遴选优质实习实训基地(办学水平简介),及落实情况;

① 已签约的教育实践基地的基本信息、特色介绍,近 4 年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接纳实习生数据统计和评价等相关材料;

② 院系与教育实践基地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过程性资料、学生实习总结等相关材料;

③ 教育实践基地的遴选与管理制度、与教育实践基地签订的合作协议等相关材料。

(3)建立健全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学科专业实践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互相贯通;

①中学教育实践管理办法;

②中学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大纲,包括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

③中学教育实践年度计划、校内外教师指导文件、教育实践指导手册等相关材料;

④近 4 年师范生教育实践考核评价相关资料。

(4)建立化学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双导师”指导制度(含导师遴选、工作要求、业务培训、实践指导、条件保障、考核标准);

① “双导师”制度的相关材料;

② 近 4 年遴选的“双导师”名册等档案资料;

③ 教育实践“双导师”的工作计划、工作记录、成效评价等相关材料;

④ 学校对“双导师”开展相关培训或专业指导活动的相关资料。

(5)合作与实践对毕业要求支撑情况、达成评价分析;

(6)存在问题清单,持续改进措施;

(7)提供支撑材料和目录并形成自评报告。

7. 师资队伍建设组

组长:王钧伟

成员:白国梁

主要职责:

(1)负责化学专业认证“师资队伍”的自评工作;

(2)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与评价和持续发展情况;

(3)提供支撑材料和目录;

① 本专业在校学生名册(按年级、班级顺序列出);

② 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支撑各领域教育的相关课程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基本情况,以及教师与学生数量、生师比、工作量和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情况分析等相关材料;

③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教学管理文件中涉及兼职教师能力建设的文件、制度规定或具体措施;

④ 聘请中学一线优秀教师或教研员担任兼职教师的聘任合同、工作安排、履职情况等相关材料;

⑤ 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评价标准及相关分析报告等资料。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完成师资队伍情况分析及建设自评报告。

8. 支持条件建设组

组长:徐衡

成员:高迎春、白国梁、张金峰

主要职责:

(1)专业建设经费保障情况(包括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以及经费管理情况);

① 近 4 年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报表等相关材料;

② 近 4 年中学教育相关专业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预决算表和相关分析材料;

③ 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更新经费标准及执行情况相关材料。

(2)教学设施保障情况(包括专业用于师范生培养的学科教学实验室、教学技能实训设施、信息化教学设施等)

① 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基本配置和维护、使用管理制度,开放使用记录等相关材料;

② 信息化教育设施基本情况和管理制度,开放使用记录等相关材料;

③ 各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开放使用记录等相关材料。

(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① 现有各类教学资源和数字化资源情况和管理制度等相关材料;

② 现有生均图书、教育类纸质图书、课程标准和教材统计表和使用情况等相关材料;

③ 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的设备设施、资源配置与管理使用情况等相关材料;

④ 中学教育相关专业学生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以及其阅读指导和相关考核材料。

(4)提供支撑材料和目录;

(5)存在问题清单,持续改进措施;

(6)完成本组自评报告。

9. 质量保障建设组

组长:王钧伟

成员:宋小威、赵英国、庞韬、孙佳音、汪谢、江彬彬、陈静娟

主要职责:

(1)负责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① 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关文件、质量监控组织机构与人员情况等资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要求,制定包含课程、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二级质量管理的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质量要求);

② 专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管理制度措施以及落实情况等相关材料;

③ 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效果的多方评价相关材料(自我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等)。

(2)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① 专业评教评学制度及有关过程性资料;

② 体现专业教学督导队伍工作情况的相关资料;

③ 反映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估及质量改进的相关记录材料;

④ 反映涵盖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的常态质量监控机制的相关文件、制度和措施等材料;

⑤ 体现毕业要求达成与否和每门课程、每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对应情况的相关资料;

⑥ 学校及专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① 近 3 年中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资料;

② 毕业生入职后 3—5 年职业发展状况分析、近 3 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③ 外部评价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的相关资料;

④ 用人单位(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满意度调查资料、汇总表;

⑤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相关资料。包括毕业生跟踪反馈调查方案、毕业生跟踪改进措施等。

(4)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① 校内基本教学状态信息库;

② 校内外评价实施情况及其评价结果综合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

③ 年度专业质量分析报告及持续改进的其他佐证材料;

④ 反映专业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生质量全程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材料;

⑤ 反映评价促进教学工作持续改进及其效果的相关资料;

⑥ 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的相关材料。

(5)提供质量保障所有支撑材料和目录;

(6)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协调开展建设工作;

(7)完成本组自评报告。

10. 学生发展建设组

组长:鲍青燕

成员:王玲、朱笔锋、石磊

主要职责:

(1)建立有效的制度措施,能够吸引志愿从教、素质良好的生源;

① 新生录取类材料。近 3 年新生录取分数线、报到率、第一志愿报考率等统计分析。近 3 年录取新生的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综合评价成绩及录取志愿情况一览表。近 3 年新生心理素质测试、笔试及面试试题资料;

② 招生政策类资料。本专业推进综合性评价录取改革方案及近 3 年录取办法等资料。近 3 年专业招生宣传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与学生签订的公费定向招生培养协议等原始资料;

③ 专业流动类材料。近 3 年本专业流动(流入、流出)的花名册及数据分析;

④ 特色性举措材料。其他反映专业招生举措及有吸引力的培养举措等特色性资料。

(2)了解师范生发展诉求,加强学情分析,设计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为师范生发展提供空间;

① 学生发展成果类:

(a)学生个人发展档案;

(b)学生参加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发展能力的各类活动相关材料;

(c)其他基于学生需求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的特色材料(线上交流、课后答疑、社团指导、竞赛指导等)。

② 政策支持类:

(a)专业进行学生需求调研的过程性资料;

(b)本专业学情分析报告;

(c)对接学生需求的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d)转专业学生以往学习经历和学分认定措施;

(e)反映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

(f)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g)提供支撑材料和目录;

(h)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协调开展建设工作;

(i)完成本组自评报告。

(3)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监测师范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保证师范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① 学生发展成果类:

(a)近年来学生的学业状况。各门课程的成绩册,试卷分析,整体学业分析材料;

(b)学生个人发展档案等相关资料;

(c)兼顾毕业要求与教师资格考试要求的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档案资料;

(d)弱势学生帮扶资料;

(e)师范生课程学习指导、实践学习指导和研究性学习指导相关材料。

② 政策支持类:

(a)学生学业监测评价体系与实施办法等相关材料;

(b)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标准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相关材料;

(c)学分认定规定及学业预警等相关资料;

(d)针对毕业要求的学生全程学习状况评估和反馈改进机制等相关材料(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自习、毕业论文、考风考纪等环节监测与改进)。

(4)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档案;

① 学生发展成果类:

(a)近3 年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以及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比较的相关材料;

(b)近3 年专业毕业生(录取研究生和升入高一级学校除外)获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含编号)情况统计表,以及应届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比例的相关材料;

(c)近3 年应届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比例的相关材料。

② 政策支持类:

(a)近三届毕业生考证和初次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b)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相关材料;

(c)鼓励学生从教、支持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制度与措施等相关材料。

(5)毕业生社会声誉材料;

(6)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措施及相应建设工作;

(7)完成本组自评报告。

五、工作进程及安排

评估工作过程分为动员部署、自评自建、预评改进、迎接评估、专家认证、整改落实等六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11月10-2019年12月15)

1. 制定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

2. 召开全院化学专业认证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专业认证工作;

3. 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及学校有关师范专业认证文件精神,落实认证理念标准要求,并准备专业自评自建工作。

(二)专业认证的自评自建阶段(2019年12月15日-2020年4月20日)

1. 学院制定化学专业认证的自评自建工作实施方案,列出认证任务清单;

2. 学院按方案进行自查、自评和自建工作,撰写学院相关材料;

3. 根据《自评报告撰写指南》完成化学专业自评报告、教学档案及支撑材料。

(三)预评改进阶段(2020年4月21日-2020年6月31日)

1. 制定专业认证预评估实施方案,开展化学专业认证的预评估;

2. 根据学校安排聘请校外专家,按照教育部专业认证工作程序全面开展预评估;

3. 根据预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4. 完善校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

(四)专家进校评估阶段(2020年7月1日-2020年          )

根据专家组进校查证工作方案,支持和配合专家组做好各项工作。

(五)整改落实阶段

1. 根据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制定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整改方案和措施;

2. 召开化学专业认证工作总结大会,全面落实各项整改任务(制定可持续认证制度)。

六、工作要求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专业认证工作人人有责,全院师生员工必须正确认识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从学院统一安排,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各项工作。

2. 注重实效,落实责任。认证工作任务艰巨,各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都是承担具体认证任务的直接责任人,确保化学专业认证工作圆满完成。

3. 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化学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与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积极配合,既要保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又要保证在专业认证工作上的精力投入,确保化学专业认证工作有序推进。

2019-11-08

化学化工学院

上一篇:化学化工学院师范化学专业认证细化表(修订)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地址:菱湖校区: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联系电话:0556-5708025